板栗是我国食用时间非常久的一种坚果,其种植历史也十分悠久,关于板栗种植的初始古籍记载可见于《诗经》,由此可知板栗的栽培史在我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。我国幅员辽阔,气候多样,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,板栗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,产品品种逐渐增加,形成了一套庞大的种植销售体系。那么,我国板栗的主要种植区域都有哪些?下面,傻栗记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国板栗主要产区有哪些吧。
根据板栗对气候生态的适应性及品种性状等因素,在全国可划分六大板栗种植产区。下面,小编来详细介绍一下。
一、东北栽培区
分布于辽宁省、吉林南部,属温带湿润、半湿润气候,冬季气温低。集中产区为丹东的东沟、宽甸、凤城。本区主要以栽培日本栗系统的丹东栗为主,板栗少量栽培,其中日本栗约占90%,多用于加工。
二、华北栽培区
分布于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的鲁中南和胶东地区、河南东北部、江苏北部,为我国板栗集中产区。本区属暖温带气候,年平均气温11.4~ 14℃左右,年降水量500~ 900毫米,春季干旱,夏季雨水充沛。土壤类型以淋溶褐土和棕壤土为主,沂沭河地区为冲积土。该产区板栗性状较小,约8~12克,色泽美观,含水量低,含糖量高,果肉质地细甜,耐贮藏,主要用作炒食。
三、长江中下游栽培区
主要包括湖北、安徽、江苏浙江等长江中下游一带。 该区属中、北亚热带温润气候,年平均气温15~17℃,年降水量1000~ 1300毫米,降水充沛,开花期多雨,伏旱较重。该产区板栗个大,平均单粒重16克以上,外果皮色泽浅,果肉质地偏粳性,淀粉含量高、含糖量低、含水高于华北品种群,适宜菜用。本区板栗栽培历史悠久,品种多,历来有嫁接繁殖的传统;本区产量大,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。
四、西北栽培区
分布于陕西南部、甘肃南部、四川北部、湖北西北部、河南西部一带,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或南温带半干旱气候,年平均气温10~14℃,年降水量500~ 800毫米。该区栽培面积小,产区零星分布,栽植方式由实生向嫁接过渡。所产板栗以小型为主,单粒重8克左右,小的在5克以下,少数品种能达到15克;外果皮浅褐色,光泽暗淡,肉质偏糯性,适宜炒食。
五、西南栽培区
分布于四川东南部、湖南西南部、广西西北部、云南、贵州等地,受海拔高度影响,气候差异较大,以亚热带温润气候为主,冬暖夏凉,多秋雨。该区实生板栗较多,品种性状受地域影响非常明显,差异较大。板栗小型,平均单粒重7克左右,也有15克以上者。大多数地区果实含糖量低,淀粉含量高,偏糯性,果面茸毛多,色泽差。
六、东南栽培区
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福建南部、江西南部、广西东南部、湖南中部、浙江南部等地。该区属中亚热带气候,年平均气温17~ 22℃,年降水量1400~ 1700毫米,以4~ 6月比较多,冬暖夏热,雨量充沛。栽培管理粗放,品种类型复杂,实生变异幅度大;板栗中大型,单粒重7~17克,外果皮茸毛少而短,富光泽;平均含糖10.7%,含水量高;果肉偏粳性,味淡,适宜菜用。
以上就是我国板栗主要产区有哪些的相关内容介绍。通过上述内容可知,我国板栗栽培区域面积大、分布广,板栗品种多元化,资源丰富,品质优良,各具特色,用途广泛。傻栗记精选优质板栗,在华北栽培区主要产地——河北省迁西县收购当地优质板栗,确保生产加工的原料质量,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,欢迎有需要的客户购买品尝。